首頁 >> 景點大全 >> 古鎮(zhèn)村落
東華里在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(qū)福賢路,原名“伍楊街”,以清初聚居此地的楊族和伍族姓氏命名,其后兩族相繼衰落,房產逐漸轉賣與他姓,至清乾隆年間更名為“東華里”,至嘉、道年間,遷入駱氏家族,該族的駱秉章當時在朝中為協(xié)辦大學士、四川總督,曾對該里后半段北側宅第大加修葺改造,屋宇更為規(guī)整美觀。
線路分類: [古鎮(zhèn)村落]
景點地點: 國內 廣東省 佛山市
本站推薦:
東華里
基本概況
東華里在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(qū)福賢路,原名“伍楊街”,以清初聚居此地的楊族和伍族姓氏命名,其后兩族相繼衰落,房產逐漸轉賣與他姓,至清乾隆年間更名為“東華里”,至嘉、道年間,遷入駱氏家族,該族的駱秉章當時在朝中為協(xié)辦大學士、四川總督,曾對該里后半段北側宅第大加修葺改造,屋宇更為規(guī)整美觀。清末時,華僑富商招雨田家族又遷入該里,招氏為市郊瀾石石頭鄉(xiāng)人,初經商于佛山,后轉香港創(chuàng)“廣茂泰”洋行,發(fā)家成巨富后,將其東華里中段南側的宅第進一步改建裝修,遂成目前之面貌。
民俗文化
東華里全長112米,街首閘門樓尚存道光二十三年(1843)的石刻街額,街道寬闊暢順,花崗石鋪砌的路面潔凈平整。街內兩旁的宅第儼然清代舊貌,因歷來是官家富戶所居,故無論建筑形式或裝修,均極為講究,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,轉載必究!門房高大,石砌臺階,門墻多為水磨青磚結砌;室內的廳堂裝飾亦不俗,多有木雕屏風、花架及隔扇等高檔設置。街之前段為互相毗連的屋宇,其中尚存“伍氏宗祠”、“招氏宗祠”、“招雨田祠”及招氏“敬賢堂”等建筑物;街后段兩旁各有小巷四條,巷內為宅第后三進的住宅,排列整齊,格式統(tǒng)一,均鍋耳式封火山墻,“三間兩廊”式平面布局,室內設置除個別略有改動外基本為舊貌。
歷史演變
名門望族、達官貴人聚居
據(jù)市文化局考證,東華里曾經是名門望族、達官貴人聚居之地。歷史上清嘉靖、道光年間朝中協(xié)辦大學士、四川總督駱秉章攜家人遷入東華里,他對東華里北側的自家宅第進行了重新修葺,屋宇更加整齊美觀。1843年(道光二十三年),街口建起閘門樓,并將石刻街額“東華里”鑲嵌其上,整個街面也鋪砌了花崗巖。清代末期,富商招雨田又遷居此處,招為南海瀾石石頭鄉(xiāng)人,初經商于佛山,后轉香港創(chuàng)“廣茂泰”洋行,發(fā)家成巨富后,買進東華里中段南側的宅第,進一步擴建裝修,遂成目前之面貌。及至光緒年間,軍機大臣戴鴻慈之弟戴鴻惠(清末民初南海勸學所所長)也買入東華里北側中段宅第,并加以修葺。近年來佛山市文物部門經考證,發(fā)現(xiàn)7號民居還有嶺南畫派代表人物黃少強建立的“止廬畫塾”,他有一段時間就在那里生活與教學。在名人、富豪、官宦聚居地的意義上講,東華里應該算是“嶺南第一街”。
東華里街道全長146 .4米(主街道長112米,副街道長34 .4米),總占地面積10217平方米,共有房屋58間。及至今日,雖然拆遷過后的東華里已然破落而殘敗,但隱約可見鑊耳墻、房檐和窗欞上的鏤空花紋。仍然能夠感受當年的富庶與繁華。
社會影響
東華里不僅是佛山,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,轉載必究!也是珠江三角洲乃至整個廣東省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城鎮(zhèn)街道,是研究佛山地方史、建筑史以及居住習俗等問題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,1989年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。2001年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